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對外披露了我國今年預減稅規模,以及今年以來我國企業運行的系列關鍵核心數據。數據顯示,在國家和社會共同努力下,中國經濟運行繼續鞏固保持整體向好態勢,預計全年為經營主體減輕稅費負擔超1.8萬億元。多項與企業稅收相關的數據表明,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能和核心支撐,無論新登記企業市場主體數量,還是與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關鍵行業關鍵數據,均在預見軌道上持續優化提升。
政策知所需,企業知所向。政府和市場主體的同頻共振、“琴瑟和鳴”,已經成為有效對沖、破解影響中國經濟發展不利因素的重要方式,為新時代中國經濟演奏完美的“高山流水覓知音”。
一段時間以來,以美國為首的部分發達國家基于冷戰思維和維持自身全球霸權、轉移國內矛盾的需要,與中國經濟大搞“脫鉤斷鏈”。在三年疫情疊加沖擊下,過去幾年中國經濟確實經受了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困難。發展信心不足成為影響和制約中國經濟迎難而上、提檔升級的重要因素。針對美西方勢力瘋狂打壓,中國政府以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革命大無畏精神,以超強的鎮定自若,通過大幅減稅降費和縮減政府支出,托住了經濟發展大盤、提振了企業和社會發展信心,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結構調整,贏得了空間、奠定了基礎。
稅收數據顯示,代表社會供給端和企業發展關鍵信心的分行業數據,已經接近疫情前的水平。3月份,國民經濟473個中類行業、1382個小類行業中,分別有79.7%和75.8%的行業實現正增長;4月1日至5日,實現正增長的行業中類和小類占比分別提升至86.9%和82.3%。同時,一季度,全國新辦涉稅經營主體343.4萬戶,同比增長7.2%,較去年全年加快8個百分點。關鍵“面”上的數據無可辯駁地說明,中國經濟在經歷短暫陣痛后,正在全面“王者歸來”。
同時,代表社會需求端和經濟社會整體發展動能的消費類數據明顯回升。一季度,住宿餐飲、文體娛樂、居民服務等接觸類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2.8%、13.7%和9.4%,較去年全年分別加快22.7個、17.6個和6.5個百分點,已經超過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商品零售也呈現平穩較快恢復,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6%,較去年全年加快3.4個百分點。強勁的社會需求說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信心正在迅速擺脫“貿易戰”和新冠疫情陰霾,迎來艷陽高照的“大晴天”。
此外,代表經濟發展質量和社會轉型力度的創新等經濟指標亦呈現蓬勃發展勢頭。3月份,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6%,較去年全年加快5.7個百分點。制造業采購機器設備金額同比增長13.5%,較去年全年加快7.1個百分點。一季度,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1%,風能、太陽能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同比增長21.8%,均保持較高增幅,且顯著快于全國總體水平。關鍵先進產業持續增長說明,中國經濟正在化被動為主動,穩步邁向高質量。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薄懊撱^斷鏈”并不可怕,因為世界經濟已經無數次證明,世界上從來沒有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實現的成功。從今年以來的關鍵稅收數據中,我們更應該堅信,對待中國發展應該用發展觀點,始終堅定信心;看待中國經濟,應該始終堅持整體論,善于從經濟量的變化和質的提升中,感受中國經濟的強勁變化與美好未來。
(作者住鄂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