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
9月7日至8日,省政協召開十三屆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協商議政主題聚焦“加快培育突破性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
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會場
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必須要突破性發展五大優勢產業。這是湖北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具體實踐,是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湖北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必然選擇。
省委成立了突破性發展優勢產業工作領導小組,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省委常委領銜推動、省直部門協同聯動、院士專家智力支撐,各方合力推進,成效已經顯現。
省委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省政協協商議政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智慧力量就凝聚到哪里。作為本年度第二次議政性的常委會會議,選擇“加快培育突破性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主要議題,意義重大,恰逢其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此次會議,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到會聽取協商建言并講話。
為開好本次常委會會議,省政協辦公廳和經濟委員會認真統籌協商內容、協商方式、協商成果“三要素”,切實統籌履職時間、履職方式、履職力量“三維度”,帶著問題去調研,帶著思考去交流,帶著目標去協商。
高位高效推進。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省政協主席孫偉等11名住鄂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提交《關于充分發揮“獨樹一幟”優勢,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提案》。省政協還在8月組織召開了助推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聚焦“推動湖北光電子信息產業突破性發展”議政建言。
強化學習引導。會前,組織委員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導委員積極為國履職、為民盡責。召開“加快培育突破性發展優勢產業集群”情況通報會,邀請省直有關部門通報工作情況、回應委員關心關注的重點問題,幫助委員知情明政。
深入調查研究。充分發揮政協參加單位組織優勢和智力優勢,依托省級民主黨派、省工商聯聚焦13個子課題開展專題調研、專題考察;充分發揮全省各級政協聯動聯合系統優勢,委托武漢市政協、十堰市政協和潛江市政協開展聯動調研;組織引導委員聚焦協商議題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深入調查研究,形成調研報告52篇,提交本次常委會會議建言材料50篇,轉化報送社情民意信息2篇。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產業發展有關重要論述,傳達學習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三次會議精神和中共湖北省委十二屆四次全體會議精神,邀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作專題講座。圍繞協商主題,省政府書面通報有關情況,省政協副主席馬旭明作主題發言,6位政協委員作協商發言,3位省直部門負責同志現場互動交流。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深入協商討論,廣泛凝聚共識,為推動我省優勢產業突破性發展匯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充分發揮資源要素的筑勢賦能作用
委員們說,從調研情況看,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以五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口,實施的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穩步推進,湖北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支撐進一步打牢。
委員們就促進資源要素集聚共享,充分發揮資源要素的筑勢賦能作用,加快培育突破性發展優勢產業集群提出建議: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打造高品質科技創新生態,發揮教育、科技、人才支撐作用。
發揮人工智能在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整體提升中的重要推動作用。
完善“鏈長+鏈主+鏈創+鏈屬”產業發展推進機制,做強龍頭企業,培育獨角獸企業,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
▉加快“獨樹一幟”先發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
委員們說,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獨樹一幟”。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充分發揮“獨樹一幟”優勢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案,被全國政協列為重點提案,我省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委員們就建鏈強鏈延鏈補鏈共舉,加快推動先發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著力打造世界級“獨樹一幟”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提出具體建議:
加強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建設世界級技術創新高地。
壯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布局,建設世界級新興產業高地。
提升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芯片產業國產化替代進程,建立供應鏈風險評估、應急救濟機制。
▉強化汽車產業結構調整能級提升
委員們說,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進入了新賽道,未來應在汽車產業“整強零強”、提升供應鏈本土配套率、提升動力電池產業集聚度、高端產能上下功夫。
委員們就進一步強化結構調整能級提升,著力打造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國家生產基地提出具體建議:
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推動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配套和服務型企業聚集、“同鏈”發展。
建立行業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協同創新。
鍛造動力電池產業鏈細分優勢,推動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實現生命健康產業體制創新政策突破
委員們認為,當前生命健康產業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未來應在提升產業集聚集群效應、龍頭企業高端研發、生產和運營中心以及企業、醫院、科研院所等協同聯動上下功夫。
委員們就通過體制創新政策突破,著力構建全方位全周期生命健康產業鏈提出具體建議:
提升企業創新創造力、成果轉化力、新藥新技術購買力,突破性構筑全國生命健康產業創新集聚區。
加快布局醫藥合同外包服務,引領生命健康產業突破性發展。
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提高生物醫藥科技型領軍企業在生命健康產業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
▉搶抓高端裝備產業變革歷史機遇
委員們認為,我省高端裝備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未來應在航天產業商業化發展、民營資本進入、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加強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系統化技術規范和標準化船型等方面下功夫。
委員們就搶抓產業變革歷史機遇,著力打造國內具有特色優勢、全球具有重大影響的高端裝備產業集群提出具體建議:
大力發展航天產業,打造我省經濟發展新支柱。
激發傳統優勢產業內生動力,制定標準規范、形成技術創新突破優勢,打造綠色智能船舶產業“湖北制式”。
搶抓國產替代機遇,加快打造“中國芯”“中部電氣之都”,突破性發展綠色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業。
▉立足北斗技術核心優勢著力打造產業集群
委員們認為,我省北斗技術核心優勢明顯,未來應在提升產業鏈層次、強化“科技+金融”雙輪驅動、培育核心龍頭企業行業獨角獸企業、豐富北斗技術行業應用場景、加強產業融合度等方面下功夫。
委員們就立足核心優勢,著力打造世界級北斗產業集群提出具體建議:
完善北斗產業發展功能區、產業園區“雙區”和創新鏈、產業鏈“雙鏈”協調發展機制。
構建北斗產業“終端產品引領、軟硬件互為支撐、上中下游產業聯動發展”的高水平發展格局。
打破民營企業核心技術應用壁壘,支持民營資本進入北斗衛星導航研發與應用等高科技領域。
【發言摘登】
??做大做強湖北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省政協常委、武漢市政協副主席梁鳴代表政協武漢市委員會發言
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構建高水平實驗室體系,全力推動武漢在光電子信息領域創建國家實驗室,加快建設湖北實驗室。聚焦新型存儲器、光纖通信技術與網絡等領域,大力實施技術攻關工程。
優化產業布局,打造世界級新興產業創新高地。整合全省光電子及相關產業資源,推進光電子產業與汽車等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新興領域“建鏈”、傳統領域“延鏈”、優勢領域“補鏈”。
加快人才引進培養,建設光電子信息產業世界級人才高地。積極搭建光電子信息產業引才平臺。按“一人一策”等方式對“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給予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支持在漢高校開設光電子信息相關專業。
加強政策支持,打造世界級活力生態涵養區。統籌規劃全省光電子技術及產業發展中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出臺一攬子專項政策,打造全周期服務體系。
??加快培育湖北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
省政協常委、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孫擊翔代表省政協科學技術協會界別發言
全面提升優化產能做“加法”。積極推進傳統燃油車企向新能源方向轉型。加速推進在建項目,讓新上產能盡快高質量達產。加大招商力度。加強政策、項目、配套設施支持力度。
基礎設施配套瓶頸做“減法”。結合武漢市入選國家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積極推動基礎設施配套改造??茖W布局全省充、換電基礎設施。扶持汽車企業推出換電車型,加大車電分離政策獎勵。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農村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產業協作做“乘法”。發揮優勢構建協同創新高地。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協同。推動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協同研發新車型,搭建零部件集采平臺。
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做“除法”。促創新、強弱項,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協同推進供應鏈本土化。健全配套法律法規。
??突破性構筑全國生命健康產業創新集聚區
省政協常委、武漢協和醫院黨委書記 張玉
“供給端”聚勢能,提高醫藥企業創新創造力。組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聯合體。打造生物醫藥產業政策突破與先行先試高地。以高質量建設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契機,積極爭取如設立國家藥品醫療器械審評檢查華中分中心等國家級重大政策試點,推動我省成為國內國際創新藥械集聚地。
“應用端”強功能,提升高水平醫院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力。打造國家級醫學戰略平臺,支持在鄂醫療國家隊創建更多國家級平臺,打造創新資源“強磁場”,帶動產業提檔升級。促進湖北省研究型病房建設。
“支付端”增動能,提高新藥新技術購買力。完善醫保補充支付機制,探索按臨床療效分期付費等新方式。增強商保支撐創新功能,發揮商業險、普惠險作用,為創新醫藥產品支付開辟“第二通道”。
??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 打造湖北經濟新支柱
省政協委員 高帆
建立市場主導的商業航天健康可持續發展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優化商業航天產業資源配置。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力度。
完善政策法規,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推動新興商業航天領域立法,制定和完善適應我省實際情況同時兼顧與國際接軌的航天法律法規體系。組織召開航天產業發展座談會,集中解決一批制約當下航天產業發展的企業難題。
拓展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效益。加強與國內外航天機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交流。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項目合作。加快推進航天與汽車、光電、船舶等產業的跨領域技術深度交互、提升成果結合轉化能力。
建立穩定可靠、固液并舉的商業航天全產業供應鏈體系。
大力扶持和打造商業航天龍頭和旗艦企業。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和容錯糾錯機制,激發企業創新激情和活力。同步推進北斗、特色衛星服務等應用領域和應用方式的產業拓展。
??聚焦硬科技推動湖北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 付誠
強鏈補鏈,完善湖北北斗產業鏈。推動“鏈主、鏈長、鏈創”協同發展,緊盯“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萬物互聯增量市場等,構建我省北斗產業上中下游全產業鏈集群。加大對我省北斗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支持力度。
聚焦北斗終端產業鏈實施突破。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打通創新鏈和產業鏈之間的堵點,著力打造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出臺專項政策,加速北斗技術應用場景拓展。推動北斗實體經濟發展,實現湖北北斗產業鏈“硬實力為支撐、北斗智造為引領”,夯實“硬科技”支撐,推動湖北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
支持民企參與北斗規模應用。加強引導,推動“高校、院所、企業”協同創新,以體制機制改革營造良好創新創造生態。
??人工智能賦能五大優勢產業集群發展
省政協常委、省民建專職副主委劉運梅代表民建湖北省委員會發言
創新引領突破,攻克人工智能融合五大優勢產業集群核心技術。將人工智能賦能五大優勢產業集群高層次人才納入全省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推進關鍵技術攻關。支持五大優勢產業集群頭部企業打造行業專業大模型,培育相關產品和應用場景。
統籌平臺建設,打造五大優勢產業集群智能變革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人工智能賦能五大優勢產業集群算力基地,打造高效能“云邊端”一體化算力布局。打造人工智能賦能五大優勢產業集群數據中心平臺。打造人工智能賦能五大優勢產業集群算法創新平臺生態,支持政府、高校和五大優勢產業集群企業深度合作。
拓展廣度深度,優化布局五大優勢產業集群融合人工智能。實施智能網聯汽車“雙智協同發展”工程、智能制造“自主可控體系”工程、智慧醫療“多場景協同”工程等。